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2022年,尽管房地产行业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但个别房地产企业偿债压力仍然较大,市场整体仍在恢复中。
(相关资料图)
从已披露的六家国有大行年报数据来看,去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出现较明显的上升,且相关风险直到现在还在进一步释放。
不过对于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困境,各家银行都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我们对房地产行业充满信心,对中国经济的恢复更充满信心。”3月31日在中国银行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行长刘金谈到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看法时表示,随着各项支持房地产政策的陆续落地,市场会有一个恢复过程,房地产企业也一定会回到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
此外,对于2023年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在业绩发布会上用“在总量上要保持稳定的增长”“在节奏上适度靠前”形容建行今年的信贷投放。
房地产不良率改善明显
2022年受房地产等行业下行影响,银行风险管控压力增大。净利息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不断下降,银行经营压力有所增加。
从六大行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末,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共计12759.96亿元,较2021年末11644.57亿元增加了1115.39亿元。
从资产质量来看,2022年五家国有大行均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改善,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从2021年的1.42%降至1.38%。虽然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提升0.02个百分点至0.84%,但在六大行中仍然最低,也是唯一一家不良率低于1%的大行。
具体分布方面,房地产领域不良贷款率抬升情况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五家国有大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在集体走高。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39%、0.37%、0.51%、0.57%和0.44%;而2021年末,上述五家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24%、0.20%、0.36%、0.44%和0.34%。
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分析指出,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8万亿元。按照五大行个人房贷不良率上升的实际情况,平均上升幅度超过了0.15%,那么2022年个人房贷中的不良贷款额至少增加了580亿元,实际应当大于这个数据。
对于造成个人房贷不良率集体走高的原因,谭浩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主要是疫情影响导致一些购房者失去了工作,没有收入来源而无力按时偿还房贷。而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房贷利率的下调,让仍在按照高利率支付房贷利息的购房者感到了迷茫和纠结。
业内人士则分析表示,对于不同银行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金额大幅上升也会引发不良率的变动,要结合分子分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房地产风险今年将出清
关于房地产领域风险敞口问题,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虽然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工商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低,风险也是总体可控的,不会对全行资产质量产生大的影响。
“后续随着经济的加快复苏,以及‘金融16条’和‘保交楼’等政策的有序推进,预计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也会逐步得到有效的化解。”王景武如是说。
农行副行长张旭光亦指出,农行当前房地产行业资产质量总体风险可控,针对相关房企的风险计提了充分的拨备。目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暖向好,整个按揭贷款需求也在转好。
交通银行则是在年报中解释了房地产业贷款不良提升的原因,“2022年部分房地产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持续承压,流动性风险凸显,在公开市场出现债务违约或负面舆情。本行按照实质性风险判断原则将所涉及的部分房地产项目贷款下迁不良,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清收处置。”
展望2023年,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来讲,我们认为复苏的趋势是不断的确立当中,财政政策会加力提效,货币政策会进一步精准有力,消费需求也会得到提振,房地产市场也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强劲。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将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我们对未来是充满信心,也会继续加大整体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投资者关心的房地产不良何时会出现拐点?招商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江涛预计,2023年整个房地产不良生成相较2022年会有大幅度下降趋势,但整个季度之间的生成不会太过均衡。
“各商业银行都普遍认为银行系统的房地产风险得到了充分释放。同时预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行业提振,房地产风险在2023年将得到基本出清。此类表述也和两会提及的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总基调吻合,是今年房地产领域化解风险的重要工作和体现。”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坦言。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