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3月,丹徒区检察院检察官现场向烈士遗属征求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
本报讯(通讯员王运喜)顺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通济河畔的步道,走进宝堰镇国防教育主题广场内,“江南抗战第一镇”七个红色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和毗邻的宝堰烈士陵园、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连成一线。现在,在这些热门的“红色打卡地”,纷纷出现了青年讲解员带领参观群众缅怀英烈、感受历史的场景。
宝堰镇地处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交界的中心区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古镇,曾有200余名宝堰籍青年参加了新四军、100余名宝堰籍青年参加了地方游击队。据统计,该镇辖区内现有红色遗址、遗迹30余处。当地政府于1984年修建了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纪念英烈。
2019年10月,丹徒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开展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宝堰烈士陵园存在未确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未划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未按照规定进行日常管理维护等问题。附近村民称,曾看到有人在烈士纪念碑前的空地上晾晒农作物。针对上述问题,该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宝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烈士陵园的维护和管理。
收到检察建议后,宝堰镇政府针对检察机关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下发《关于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的函》等文件,会同检察机关先后6次前往现场督查整改情况。2020年清明节前夕,该院检察官在开展“回头看”中,发现宝堰烈士陵园内部分烈士墓碑存在碑体破损、碑上文字模糊不清等问题,现场即向宝堰镇政府负责人提出下一步的整改建议。在检察机关持续跟踪推进下,新的烈士墓碑竖起来了,墓园内和入口斜坡都新铺了草坪,围栏内还新栽了松柏。此外,宝堰镇政府将遗失在各处的宝堰籍烈士遗骸迁移至烈士陵园内,不断挖掘增补烈士事迹。
为更好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红色宣教阵地功能,丹徒区检察院还联合区史志办等单位,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宝堰镇辖区内6个行政村、50余个自然村的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对遗失在乡村各地的10余处红色资源及50余篇故事、歌谣等红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摸排收录。
[版面编辑:杨璐嘉] [责任编辑:何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