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杨凌鲁力集团农机示范基地里,一款刚升级成功的大豆玉米复合套种播种机,正在田间轰轰隆隆的试验田间表现。
(相关资料图)
“这是我们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合作研发的第二代播种机,不仅实现了整地、施肥、覆膜、播种全自动化作业,同时实现了大豆玉米同步播种,打破了以往播种机只能种玉米或大豆的限制。”杨凌鲁力集团总经理鲁城说。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知道,玉米和大豆属于同季节种植的农作物,一直以来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又会减玉米。据鲁城介绍,在两种作物套种模式下,能保证玉米亩产不减产,同时收获一季大豆,能够达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实现了“一季双收”的经济效益。
有了新型农机的赋能,在提升农户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大加快了播种、收获的效率。“按我们的作业效率来算,100亩地,一个拖拉机手,配上两个副手,两天就能完成整套播种,并且是精耕细作。”鲁城说。
杨凌鲁力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的“背书”。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立足“国家队”定位,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高质量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作为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的重要一环,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集聚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等方面内容,强力打造秦创原农业板块“智造谷”,让杨凌智能装备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2022年,杨凌鲁力集团在武功开拓了新的示范基地,在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牵线下,通过短短六个月时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合作共建了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研发了三种农机,其中,大豆玉米复合套种播种机已经订出去200多台。
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融合,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杨凌鲁力和西农大机电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玉米大豆复合播种机,预计能给企业带来近1000万元的增收,提升10%左右的利润。”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郝健表示。
在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的“任务簿”里,不仅记录了取得成果的项目,更多的是正在推进的事项。
走进农业农村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教授胡瑾正带领团队做试验,他们研发的设施环境精准高效调控系统,近期通过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技成果评价会的认可,院士和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生理与生境信息融合的设施作物参数自适应调控建模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整个系统包括前期数据分析采集、中间阶段温室环境控制以及后期产品品质检测等环节。特别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环境采集设备,能够采集到植物所需求的温、光、水、气、肥等要素,并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再用分析出来的结果在温室进行环境控制。通过不断试验,我们发现应用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有明显提升,同时能够大大提高智能温室的自动化水平,真正开启了智慧农业4.0时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高攀介绍道。
目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在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招商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中心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常态化信息沟通机制,与农业农村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和一些企业协作共建创新中心,并在智能农业装备等细分领域构建了研究院;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通过路演、与企业对接,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在市场中寻找科研方向,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同时,结合示范区农机装备发展现状,重点在农业机器人、农机具、农业装备新材料、设施大棚设备等领域强链延链补链,精准招商,努力打造秦创原农业板块的农业智能装备“智造谷”。
“在近一段时间的对接交流中,我们还梳理了一大批比较成熟科研成果。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装备‘智’播间等渠道,精准推送好成果、好团队、好产品,让需求找到团队、企业找到成果、资金找到热点,真正把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做大做强。”郝健表示。
记者:行波 刘智辉
编辑:赵桃子